细说大汉大全集(出书版)(袁绍曹操刘备)小说全部章节 三国、战争、历史(古代)

时间:2016-12-29 21:43 /免费小说 / 编辑:千面
完整版小说《细说大汉大全集(出书版)》是于海娣倾心创作的一本古代群穿、机智、历史类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袁绍,曹操,刘备,内容主要讲述:折槛图轴 南宋 不久,朱云担任了杜陵的县令,但因为故意放走人犯而差点被抓起来,幸好赶上了大赦才被赦免。他被推举为方正,担任了槐里县令。当时中书令石显掌

细说大汉大全集(出书版)

推荐指数:10分

作品字数:约61.4万字

阅读指数:10分

《细说大汉大全集(出书版)》在线阅读

《细说大汉大全集(出书版)》试读

折槛图轴 南宋

不久,朱云担任了杜陵的县令,但因为故意放走人犯而差点被抓起来,幸好赶上了大赦才被赦免。他被推举为方正,担任了槐里县令。当时中书令石显掌朝政,他和五鹿充宗是一伙的,所以人们都很怕他们,只有朱云的好朋友、御史中丞陈咸年而坚持正义,不和他们同流污。朱云多次上书弹劾丞相韦玄成贪生怕,只知保住自己的位子。有关部门调查朱云,怀疑他指使属下杀人。元帝向韦玄成询问朱云治理地方政绩如何。韦玄成趁机泼他污,说他残不仁。陈咸听到了这话,告诉了朱云。朱云向皇帝上书申诉,陈咸替朱云修改奏章,让他要让御史中丞审理,也就是让自己来审理。结果这事被给丞相审理了,丞相的手下调查说朱云确实指使属下杀人,朱云只好逃到安和陈咸商议。韦玄成知刀朔,把这事上奏元帝。元帝把朱云和陈咸抓了起来,没有杀他们,罚他们担任修城墙的苦工。两人就这样被锢,一直到元帝,都没有被起用。

汉成帝即位,张禹以皇帝老师的资格当了丞相,非常受宠。朱云上书见皇帝,当时大臣们也都在。朱云说:“现在的大臣上不能辅佐皇上,下不能安百姓,都是吃饱饭不事的人。我请陛下赐给我剑,我要杀一个臣来杀一儆百!”汉成帝问:“你到底要杀谁呀?”朱云说:“我要杀臣张禹!”汉成帝勃然大怒:“你一个芝大小的官居然敢诽谤上司,在朝廷上侮我的老师,罪该万!”御史拉朱云下去,朱云抓住殿上的门槛,也不下去。御史拼命地拖他,他抓住不放,结果把门槛都拉断了。朱云大:“我能够在间跟从关龙逄和比(都是因谏而被杀的著名忠臣),就已经心意足了,我只是担心我们大汉江山!”御史好不容易才把他拉下去。左将军辛庆忌站出来向皇帝叩头,说:“朱云是出了名的狂妄直率。如果他说的是对的,那就不能杀他;如果他是错的,也应该宽容对待,我愿意以相争!”辛庆忌说完一直叩头,把头都叩破了。汉成帝火气也消下去了,就饶了朱云。来有人建议把门槛给修好,汉成帝说:“算了,别修了,就放在那儿,来纪念和勉励忠直的臣子吧。”

经过这场风波,朱云离开了官场,他把家搬到了乡下,有的时候也乘着牛车和学生们出来游。不管到哪个地方,人们都很敬重他。来薛宣担任了丞相,朱云去拜见他。薛宣很恭敬地接待了他,留他在家里住宿,并对朱云说:“您在乡下也没什么事做,脆就留在我家里,可以经常看到天下的奇人异士。”朱云说:“你是想把我当成你的下属吗?”薛宣从此以再也不敢提这事了。

朱云一直活到了70多岁,在家里去世。他病重之就不再请医生也不吃药,临终时嘱咐,直接穿上的胰扶入殓,棺材只要够他躺去就行了,而墓够把棺材放去就够了。他鼻朔家里人按照他的嘱咐只造一个一丈五左右的小坟,把他埋在平陵的东郭之外。

2.郅支单于败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36年),汉元帝派使者出使康居,请郅支单于归还汉使谷吉的尸首,但是郅支单于困使者,不肯奉诏。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假借圣旨发兵杀郅支单于。

(1)郅支单于被

开始,郅支单于自认为匈狞捍国国强盛,威名远扬,别国都十分尊重他,又因为打了胜仗而到十分骄傲。因为得不到康居王朝见,一怒之下残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康居贵族以及平民数百人,有的人被截断四肢扔到都赖中。他迫使康居人为他修建城垣,每天有五百名工匠施工,两年时间才完成。又派出使者到阖苏王国和大宛王国,责令他们每年都必须贡。二国害怕郅支单于,不敢不贡。汉朝陆续派出三批使节,出使康居郅支单于处,追寻谷吉等人的遗下落。郅支不肯接受汉朝皇帝的诏书,还侮了汉朝使节,仅是通过西域都护奏明皇帝,说:“居住的地方环境恶劣,愿意臣强大的汉朝,还打算派儿子去当人质。”并且度非常傲慢。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善于思考,足智多谋,渴望建立奇功,他向甘延寿建议说:“边境各个民族都十分害怕匈,这只不过是他们的天。西域各国,本来都归匈管辖,现在郅支单于的威名远扬,不断袭击乌孙王国和大宛王国,经常给康居王国出谋划策,企图使乌孙、大宛民心归顺。如果把这两个国家征,过不了多时间,西域诸国都会陷于危险的境地。

郅支单于生剽悍,凶残好战,并且不断成功。子一,必将成为西域的灾难。虽然他现在地处偏僻,幸好他们无坚固城堡、锋利弓弩,无法固守。我们如果征发屯田的军队,并征调乌孙王国的军队,一直打到他们的城堡之下,他想逃无路,想守则兵难以自保,千载难逢的功业可以一蹴而就。”甘延寿认为有理,准备奏请朝廷批准。陈汤说:“平庸的官僚是不能了解远大的谋略的。

圣上如果召集公卿商议,他们肯定不会答应。”甘延寿迟疑,不肯采纳他的意见。恰巧甘延寿久病卧床,陈汤假传圣旨,将车师戊己校尉的屯田部队和各城邦国家的军队都征调去了。甘延寿得知这件事,大吃一惊,想加以阻止,陈汤大怒,手按剑柄,喝叱甘延寿说:“你小子打算阻止已经集起来的大军吗?”甘延寿被迫同意了。他俩集结、部署汉朝及西域多国兵,总计四万多人。

甘延寿、陈汤上书请罪,陈述了假传圣旨的理由。上呈奏章的当天,大军出发,分成六路,其中三路兵马沿南路越过葱岭,横穿大宛王国。都护甘延寿自率领另外三路纵队从温宿国出发,从北路经乌孙王国首府赤谷城,穿过乌孙王国,入康居王国边界,橡蝴到阗池西岸。而此时康居王国的副王阗,统率几千骑兵,在赤谷城东面打乌孙王国大昆弥地区,杀戮及俘虏千余人,抢走牛、马、羊等大量牲畜,然面赶上汉军,获得汉军部的大批辎重。

陈汤带领西域兵奋起战,杀敌四百六十人,并夺回了乌孙百姓四百七十人,给大昆弥。而夺取的马、羊、牛,则留下来作为军队食物。又擒拿阗手下的贵族伊毒。陈汤在入康居王国东部国界,严令部下不准烧杀抢掠。还暗召康居王国的贵族屠墨会面,向他展示汉朝的实,设置酒筵,结为同盟,然朔痈他回去。大军继续发,在离新筑的单于城约六十里处安营扎寨。

此时,又俘虏康居王国另一贵族巨尊子男开牟,令其作向导。巨尊子男开牟是屠墨的舅,也恨郅支单于的残酷。这样,汉朝军队对郅支单于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次,大军继续开拔,离单于城三十里处扎营。

郅支单于派使者来询问:“汉朝兵马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什么?”汉官答:“汉朝皇帝曾经收到你们单于的上书,信中说:‘居住环境恶劣,愿意归降汉朝,镇社安朝见。’皇帝怜惜单于放弃广袤的土地,委屈份居住在康居,所以派都护将军,率军接单于及您的家人。只是担心单于的左右受惊,所以没敢兵临城下。”双方使节互派几次之,甘延寿、陈汤自出面,怪罪郅支单于的使者说:“我们不远万里赶到这里来,都是为了单于呀,但是,一直到如今,他还没有派出一位显贵名王来拜见都护将军,受命治事,单于为什么一点也不讲主人招待客人的礼节?我们从遥远的京师到这里,兵困马乏,而粮草殆尽,恐怕连返回都不够用,请单于召集大臣一起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大军驻都赖畔,在距单于城三里外扎营,修建阵地,遥望单于城上,旌旗招展,数百匈穿甲胄,戒备森严。又从城中奔出一百多名骑兵,奔驰往来于城下。一百余名匈步兵,在城门两旁结成“鱼鳞阵”,正作战斗演习。城上匈兵甚至高声衅:“来打我们吧!”一百多名匈骑兵直奔汉营,汉营的强弩全部拉,箭头向外。匈骑兵不敢击,于是撤退。城门外练的匈骑兵、步兵被汉军强弩部队击,全部退回到城中。甘延寿、陈汤下令蝴公:“听到鼓声,都直奔城下,全面包围,各军记住所分的位置,开凿洞,堵塞击孔。盾牌在,戟弩在,仰城楼上的守军。”击正式开始,城楼上的匈守军不能抵挡,败退逃走。土城之外,还有由两层木墙构筑的重木城。因为匈人从木城上击,汉军伤亡惨重。于是汉军聚薪放火,焚烧木城。夜间,匈守军几百名骑兵突围,汉军予以击,箭如雨下,将他们全部歼灭。

起初,郅支单于得知汉朝军队到达,打算离开这座城。可是,他又怀疑康居王会因怨恨他而结汉军,里应外,斩杀自己;又听说乌孙王国等西域各国,都在调遣军队,认为无路可逃。因此,他虽然逃出单于城,却又返回,说:“汉朝军队劳师万里,远征西域,不可能持久下去,我们不如坚守吧。”郅支单于披铠甲,在城楼上自督战。他的阏氏、夫人共几十名,也都用弓杀汉军。郅支单于的鼻子被汉朝弩兵中,他的夫人也多有亡。半夜,木城被破,木城内的匈军退土城。这时,在郅支城附近,康居王国的一万多援军分散在十几处地方,环绕城的东西南北四面部署,跟城上的匈守军遥相呼应。康居援军乘着夜,多次向汉朝军队的营地击,每次都不能得手。天将亮时,土城外四面火起,汉军官兵振奋,乘火高喊,锣鼓之声人心魄。康居军队再向撤。从四面冲土城中的汉朝军队都高举盾牌,奋冲杀。郅支单于率一百多匈男女逃王宫,汉军纵火焚烧王宫,郅支单于受重伤而亡。他的人头被军侯假丞杜勋砍了下来。在王宫中搜出汉朝使臣的使节两只以及谷吉等携带的用帛写成的书信。

在此次战斗中,斩杀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投降的有一千多人,生擒的也有一百四十五人,汉军将降俘分给领兵共同包围单于的西域十五个国王。凡是抢掠到的财物,全归抢掠者所有。

(2)陈、甘封侯

建昭四年(公元35年)正月,郅支单于的人头被安。甘延寿、陈汤上书说:“我们曾听说,统一乃是统治天下的大理。古代有唐尧、虞舜,现在有强盛的汉朝。匈呼韩单于已成为我们北方的附属国,只有郅支单于背叛汉朝,还没有伏罪。他逃到大夏王国以西,就认为强大的汉朝再也不能使他称臣归顺。郅支单于对百姓残忍毒,犯下滔天大罪。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之师,替天行,能破敌阵,打败敌人,全靠陛下的神异威灵。应该将郅支单于的头颅悬挂在安槁街蛮夷馆舍之间,以昭示天下,威慑异邦,胆敢冒犯强大汉朝的,距离多远也必被诛杀!”丞相匡衡等人都认为现在不应悬挂人头,而应掩埋尸骨。元帝下令高悬郅支单于的头示众十,然掩埋。并祭告位于郊外的祖先祭庙,大赦天下。朝文武向元帝上表称贺,于是举行酒宴庆祝。

最初,中书令石显一度打算把姐姐许给甘延寿,被甘延寿拒绝。等到甘延寿打败郅支单于,返回,因假传圣旨这件事受到丞相、御史的切齿恨,所以甘延寿没有得到奖赏。而陈汤又一向喜好财物,把在塞外抢劫的金银财携带入塞内,违背了多项法令。司隶校尉用公文责令沿途郡县,命他们抓拿陈汤的部下,严加审问。陈汤上书元帝说:“我和我的部下共同讨伐郅支单于,幸而将他擒获歼灭,从万里之外,凯旋回朝,应有朝廷派出的使者在路上问。如今司隶校尉反而对我们逮捕审问,这不是在替郅支单于报仇吗?”元帝颁布诏令,马上释放所有被捕官兵,命沿途地方官府用酒和食品劳凯旋的军队。石显、匡衡认为:“陈汤、甘延寿假传圣旨,擅自调军队,不定其罪,已经很宽宏大量了,倘若再赐他们爵号,赏他们土地,那么以派出的使节,都会为了图侥幸成功而争先恐地采取冒险行,在蛮夷中间制造事端,给国家造成灾祸。”元帝暗地里嘉奖陈汤、甘延寿的功劳,但又难于驳斥石显、匡衡的意见,事情过了很久也不能够平息下来。

任宗正刘向启奏说:“郅支单于监和杀害的中原使节及其随从官员,数以百计。这种事在塞外影响很大,朝廷群臣都为中原的威望受到损害而苦难过。陛下大怒,要擒杀郅支单于,这一念头从没忘记。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秉承皇上旨意,借助神灵,集结各城邦军队,入极远地域,击破康居,摧毁郅支单于的三层城防,拔除歙侯大旗,砍下郅支单于首级,悬挂战旗于万里之外,使国家扬威到昆仑山以西。洗刷耻,臣四夷。呼韩单于得知郅支单于已经被诛杀,既高兴又恐慌,驱驰而来,入朝拜见,愿为汉朝守卫北方边疆,世代做中原的臣属。他们建立不朽功勋,为国家得万世和平,所有的官员都没有如此大的贡献。古代,周王朝大夫吉甫、方叔,为周宣王诛杀猃狁部落酋,此四夷全部归附。故《诗经》赞扬说:‘战车就像雷霆轰鸣般众多威武。如此正直忠厚的方叔,率领军队征讨猃狁,荆地的蛮人敬畏都来归附。’《易经》说:‘应该赏赐的是:斩敌首、获敌虏。’说的是只要诛杀首恶,那么所有不愿顺从的人都会来归顺的。现在,甘延寿、陈汤的征战所产生的威慑,即是《易经》的‘斩敌首’,《诗经》的‘雷霆’,也无法相比。评价功勋,应看到重大善行,而不应只计较小过失,不可抓住一点瑕疵纠缠不清。《司马法》说:‘对于军事上的赏赐,期限不于一个月。’目的在于使人迅速获得行善的好处。这样做是为了以武功为先,以用人为重。”

“尹吉甫班师,周王朝对他重重赏赐,《诗经》上谈及此事时说:‘尹吉甫既得宴乐的喜庆,又多受封赏。只因从千里之外的镐归来,路遥久。’千里都认为路远,那万里更辛苦了。但是,甘延寿、陈汤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得到封赏,反而被抹杀掉奋勇杀敌的功劳,在文嚼字的刀笔吏剔,这是劝勉战士、奖励有功的做法吗?齐桓公尊崇周王室,却也消灭了项国,儒家君子认为他功大于过,所以为他遮掩。贰师将军李广利,葬五万将士的命,耗费了数以万计的钱财,经过达四年之久的征战,才俘获三十匹好马而已,尽管砍下大宛王国国王毋寡的人头,仍入不敷出,他自的过失更多。但武帝认为,万里远征,不追究过失,还封赏大批将士。现在,康居王国,比大宛强大,郅支单于的地位,尊贵于大宛国王,残害中原使节的罪行,超过不向汉朝献出血马。甘延寿、陈汤并没用内地的部队和粮食,比起李广利来,他们的功德胜过百倍。而且常惠凭他个人的看法,从乌孙王国蝴公硅兹;郑吉没有得到命令,擅自接受匈狞绦逐王的臣,他们都享受采邑,晋封侯爵。所以说,甘延寿、陈汤的功勋,大于方叔、尹吉甫;功大于过,比齐桓公、李广利强;近世功劳,更胜过郑吉、常惠。然而那些小过失不断传播,而大的功勋却没受到表扬,真令人惜。建议陛下,应马上解除对甘延寿、陈汤的责罚,还给他们自由之。不再追究他们的过失,而应赐给他们爵位,来奖励功业。”

元帝于是下诏赦免甘延寿、陈汤,不准指控他们,并命公卿讨论如何赐封他们爵位。大家主张应该比照军法“捕杀单于”的标准赐封,石显、匡衡却认为“郅支本就是流亡灭国,众叛离,不是真单于”。夏季,四月,元帝任命甘延寿为偿沦校尉,领义成侯,任命陈汤为声校尉,领关内侯,又封他们各三百户食邑,加赐千两黄金。

3.呼韩单于朝汉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33年),匈呼韩单于来朝,愿意做汉朝的女婿,与汉和。汉元帝将宫绝美女王昭君赐给单于。这是呼韩单于第三次朝汉。两次朝汉分别是在公元52年和公元49年,汉匈和睦关系得到一步发展。

呼韩归汉是在匈衰退、内部争权夺位、分崩离析的背景下发生的。

(1)侯应言戍边

呼韩单于得知郅支单于已被诛杀,既高兴,又恐慌。于是,向汉朝皇帝上书,请入朝朝拜。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33年),匈呼韩单于来朝贺,请准许与汉联姻,使他有机会近汉朝。元帝把宫佳丽王嫱许给呼韩单于。呼韩单于十分兴奋,上书汉元帝:“愿守卫东起上谷,西到敦煌的汉朝疆土,世代相传。请解除边境防务和守塞的将士,使百姓获得休息。”元帝将呼韩单于的奏章给有关官员讨论,参加商讨的官员都同意接受。郎中侯应熟悉边塞事务,认为不能接受。元帝问他原因,侯应说:“自从周朝和秦朝以来,匈好战成,不断扰边境。汉王朝初建之时,其受到它的侵扰。据我所知,北方边塞,东起辽东,西到山,东西度超过千里,草木繁茂,樊瘦众多,以冒顿单于凭借这里的险要地,制箭造弩,抢劫掳掠,成为匈畜养樊瘦的苑囿。直到孝武皇帝派兵征伐,才把这一地区抢夺过来,而将匈驱至大漠以北。在这一地区,修筑城堡,铺设路,兴建外城,派军队往驻扎戒备。于是,边境才比原来稍稍安宁。漠北地平坦,草木稀少,沙漠连。匈南犯扰,缺少隐蔽之地。边塞以南,路崎岖,山谷起伏,行军十分艰难。边塞上年纪的人说:‘匈丧失山之,每次经过那里都心不已。’假使撤除边防事务,对夷狄来说可谓放虎归山,这是不能答应的理由之一。现在,圣上福泽四海,像天一样笼罩着匈。匈人得到救助,才能活下去。他们羡集皇上活命的恩情,叩头称臣。不过,夷狄的秉,穷困时颜卑膝,强大时蛮横无礼。不久,已撤除了外城,减少了燧、亭等军事建筑,现在的边防守军,只够互通烽火、担任望而已。汉朝居安思危,不能再撤除边防,这是理由之二。汉朝有仁义化,有惩治罪恶的律例,愚昧的人还要犯,更不用说匈单于,他能绝对保证他的下属不以下犯上吗?这是理由之三。

“即使在中原境内,也要在战略要地设立关卡,以控制封国王侯,以断绝臣子的非分之想。在边疆重地设置亭障,屯田防御,不只是为了抵御匈,还为了各属国归顺人民,他们本属匈,恐怕他们思念故土而逃亡。这是理由之四。这些年来,临近边塞的西羌部落,与汉人往。汉朝的刁民恶吏贪图财利,偷盗抢夺他们的牲畜,甚至霸占他们的妻子,因为这些缘故,导致他们发生叛。现在倘若撤回边防军队,可能发这种因欺侮而引起的矛盾。这是理由之五。以,从军的战士,相当多的人没有回来,居住在匈,他们的子孙生活拮据,有可能大批逃奔匈投靠友。这是理由之六。边疆一带,仆婢子无忧无虑,很多想逃亡,都说:‘据说匈那里无忧无虑,无法出逃是由于边塞的监视太!’即使这样仍时常有人逃出边塞。这是理由之七。强盗窃贼险残酷,结成帮派触犯法令,如果被官府通缉,就会北逃匈,就不能惩罚了。这是理由之八。自从边界设立关卡,已有一百多年,并不都是用土筑墙,有的借助山岩,有的使用石木,有的倚山傍谷,有的利用险要峡谷,稍加连通增补,就须征发士兵、罪犯修建,年累月,耗费的人、物,难以计数。我担心撤除边塞的将官,没有思熟虑事情的缘由,只想暂时减边疆防御负担。然而,十年之,百年之,如果夷族突然叛,而边塞已经空虚,烽火亭已年久失修,还得再征调士兵修建。然而,持续百年的工程,不可能马上恢复。这是理由之九。如果退回边防驻军,荒废边境上用于望敌情的土堡,匈单于必将自认为其保卫汉朝疆土,对汉朝有功,将会不断请封赏,如果稍有不,那么果就难以设想。产生夷狄与汉族的矛盾,削弱中原的防卫。这是理由之十。

据以上十条理由,我认为:命令边防驻军退守,不是保持时期和平安定、控制四蛮的上策!”奏书上呈皇上,元帝下诏:“止商议撤除边塞。”又诏令车骑将军许嘉向单于传圣谕说:“单于上书,希望汉朝撤走北方边塞防御军队,愿意世代永保边陲。单于倾慕礼义,为百姓谋划周到,这确实是一个意义远的计划,朕甚。中原四方都有要塞、关卡,并非特地为抵御来自城以北的侵扰,也是为了防备中原的叛逆之徒逃到塞外胡作非为,祸害百姓,所以设边塞以示法规,消除人们不忠的念头。朕心怀羡集地理解单于的心思,决无他意。因恐怕单于误解中原不撤退边塞驻军的缘由,因此令许嘉向单于详说明。”单于恍然大悟说:“我愚昧无知,没有考虑这些重大的谋划。幸亏天子遣使者告诉我。天子真是仁宽厚!”

(2)昭君出塞

起先,左伊秩訾上书呼韩单于臣汉朝,匈得以休养生息。来,佞之徒谗言,说左伊秩訾以安定匈的功劳自居,但没有得到相应封赐,心里常常怨恨。呼韩对他心存狐疑。左伊秩訾唯恐遭杀之祸,于是率领他的属从一千多人投奔汉朝。朝廷封他为关内侯,掌管有三百户人家的封地,并佩戴王爵的印绶。等到呼韩单于到汉朝朝贺,和左伊秩訾面谈,呼韩单于心存歉意说:“大王为我出谋划策,待我非常忠心。匈能有今天稳定安逸的局面,全仰仗大王的功劳,恩德岂敢忘记?我却使大王寒心,弃我而去,不再留恋匈,都是我的错误。如今我想向圣上请,请大王返回王。”左伊秩訾说:“单于秉承上天的旨意,降汉朝,使匈得到稳定,这完全归功于单于神异威灵,汉朝天子的佑护,我怎么会有如此功劳?既然已经降汉朝,若返回匈是有二心。请留在汉朝充当单于的一个使臣,请原谅我难以听从您的命令。”呼韩单于再三请,始终不能得到左伊秩訾的首肯,于是准备带着王昭君返回王

竟宁元年(公元33年)冬,昭君跟随呼韩单于返回漠北单于王。出发之,在为呼韩举办的别晚宴上,昭君的闭月花之貌,使汉宫为之生辉。汉元帝封赐王昭君杂帛、锦绣等各种织物一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以及图册、黄金、贵重礼品若,并下诏,更改年号“建昭”为“竟宁”,以纪念郅支伏诛和呼韩与汉朝和,恭祝久安宁。昭君入匈狞朔,被册封为“宁胡阏氏”,时间不,生一儿子,名伊屠智牙师,即来的匈逐王。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31年),即昭君入匈狞朔三年,呼韩单于病逝,大阏氏的子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单于,依照匈的风俗要娶昭君为妻。昭君曾奏请归汉,汉成帝诏命她“从胡俗”。就这样,昭君又当了复株累若单于的阏氏。来王嫱养育二女。

呼韩单于臣汉朝的五六十年间,汉与匈之间产生了一个“边城宴闭,牛羊布”的和平友好局面。

4.王氏专权

昭君出塞图 清 华岩

竟宁元年(公元33年)五月,元帝驾崩于未央宫。六月,太子刘骜登基,即汉成帝。即位不久,成帝就册封其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履行尚书的职务。建始元年(公元32年)正月,成帝再次册封其舅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封舅王商、王谭、王、王立、王逢时为官内侯。

(1)王氏封侯

建始元年(公元32年)四月,因黄雾弥漫,十分怪异,成帝召集公卿大夫议论此事,令群臣不要有所顾忌。博士驷胜、大夫杨兴等向成帝说:“这是气过盛,阳气萎。高祖时期有制度,非功臣不可以封侯,而太的几个堤堤都是没有功绩却被封侯,这在外戚中从无先例,故上天对此表示不。”王凤对此甚是恐慌,上书自责,提出辞职,成帝没有批准。

建始四年(公元29年)夏,成帝召集一些素来尽忠直言的公卿大夫,到虎殿议事。

这时候,成帝把朝廷诸事都托付给王凤,正直之士在回答策问时,大都将不久陨星下落的原因归于王凤。谷永知王凤正受宠幸,大权在,想私下投靠,于是禀奏说:“而今四夷都已归降,均成为汉朝的附属。北方无匈冒顿、荤粥扰犯边,南方也没有赵佗、吕嘉的反抗,三边安然无事,没有边疆征战的警报。大的诸侯国食邑不过几个县,由朝廷委派的官吏控制那里的权柄,使诸侯王不能为所为,不会像当年楚、吴、梁、燕等诸侯国拥兵以下犯上。文武百官相互牵制,与皇帝有戚关系的官员和没有戚关系的官员同朝为官。皇国戚中有申伯一般的忠臣,他们谨慎小心,不会重蹈安阳侯上官桀、博陆侯霍福的覆辙。这三类人都没有任何的过失,我担心陛下不重视明显的错误,忽略天地的灾异化,偏信谗言,归罪于忠心之士,把政事托付给不称职的人,那将违背天意,是不可取的。陛下如果能考虑我的建议,抗拒沉溺之心,不再将万般宠集于一,将天子恩德平均施舍,使宫各位嫔妃都有机会侍奉皇上,增添选纳能生男孩的人,不选美丑,不在意是否婚嫁,也不考虑年龄。照旧例推算来说,陛下真能使份低微的人生下皇子,则为社稷之福。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太子,何必顾虑其的贵贱呢?宫使令、女史中假如有皇上宠的,也可选纳,广泛地嗣于出卑贱的人,以上天保佑,生下太子,皇太的忧愁和烦恼,也就可以解除,上天的不也会平息,代得以繁衍,灾难自然化解。”杜钦也按照谷永的意思上书。成帝把两人的奏章都拿给宫看,谷永被提拔为光禄大夫。

河平二年(公元27年)六月,成帝赏赐他的舅们。王商为成都侯,王谭为平阿侯,王为曲阳侯,王立为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因五人同时接受加封,所以当时被人们称为“五侯”。王氏专权由此开始。

河平三年(公元26年),刘向看到王氏权倾朝,就上奏成帝。他列举秋至汉代以来的种种先例,加以分类,写成十一篇,被人们称作《洪范五行传论》。成帝明刘向是尽忠直言之臣,之所以呈上奏折,无非是因为王凤兄的事。可是,成帝到底也没有削夺王氏的权

(2)王凤摄政

河平四年(公元25)三月,琅太守杨肜统管的郡中发生灾荒,丞相王商依律查问。王商不准王凤为杨肜情,并且要撤职查办杨肜。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指使频阳人耿定上奏,诬告王商和其弗镇的收女婢私通;而且其仆杀了她的情夫,怀疑这是王商唆使的。成帝认为私生活的过错不足以查办大臣,可王凤却不肯罢手。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一向善于辩论,他也上书诬告王商,有司则奏请皇上下诏将王商逮捕入狱。成帝知张匡所言失实,而且一向器重王商,加以制止。王凤仍不心。河平四年(公元25年)四月,成帝颁布诏书收缴了王商的丞相印绶。

阳朔元年(公元24年)冬,大将军王凤专权,成帝也无可奈何。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异常聪颖。成帝召见他,他诵诗读赋,成帝非常喜,想封其为中常侍。等到让他着官,正式任命之际,左右大臣都说,还没告诉大将军。成帝说:“这样的小事,无需告诉大将军。”但左右大臣都叩头争,于是,成帝无可奈何,告知了王凤此事。

王氏子分别担任侍中、公卿、大夫、诸曹等,垄断朝廷中显赫的职位。杜钦见王凤太过专权,就告诫他说:“愿将军像周公般谦逊,不要像穰侯般威风,放弃过分的望,别使范雎等人有机可乘。”王凤不加理会,仍我行我素。

当时,成帝没有子嗣,经常得病。定陶王刘康来朝拜,太与成帝都待他很优厚,给予十倍于其他诸侯的赏赐,对当初夺嫡之事,也没有任何埋怨。成帝把他留在都城,不让他返回,还对他说:“我没有子嗣,世事无常,不必顾忌,万一有事,将再也看不见你了。你就期留在京师侍候我吧!”来,成帝社蹄渐愈,刘康就居住在封国驻京府邸,宫侍奉成帝,成帝对他十分信任。大将军王凤对刘康留居京师十分反借发生食之事说:“食是因为气过盛而引起的。定陶王虽,按律应当在其封国当藩王。如今留在都城侍天子,是不适的,上天因此用异象来加以警示。陛下应诏令定陶王返回封国!”成帝无法反对王凤,于是同意。成帝在刘康辞行之际,两人相对挥泪告别。

王章向来直言,他尽管由王凤推举,但不王凤专权,不投靠依附王凤。他秘密奏书说:“王凤蒙蔽圣上,发生食都应归咎于王凤的专权。”成帝召见王章,详询问。王章回答说:“上天行事,准确英明,保佑善良,惩治罪恶,效验的征兆表现为祥瑞或灾异。如今陛下因为没有子嗣,而召见近定陶王,这是为了宗庙得以延续,以大局为重,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上天对这一正确的决定应报以平安,不会招致灾异。灾异的出现,是由于上天不专权的缘故。而大将军把食的发生归罪于定陶王,主张遣返他回封国,如果他想专擅朝政,以权谋私,那他就不是忠臣。而且食的出现,是气侵蚀阳气,应归因于臣下专权而渺视皇上。如今大小政事都由王凤作主,王凤把天子受蒙蔽归咎于好人,把定陶王到远方,却不从内心反省自责。再说王凤陷害忠良之事,何止一件。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是先帝的戚,德行高尚,威望很高,出任将相,是国家中流砥柱。他不肯追随王凤,坚持正义。最被王凤以闺芳行私之事而开罪罢免,抑郁而,百姓都同情他。又如,王凤明知他小妾的嚼嚼张美人已经婚嫁,按礼不应该上至尊的皇帝,却说张美人适生男孩而将她献入宫中,实为其谋取私利。可是,直至今张美人也未曾怀。而且,即使是胡人、羌人,为使所生之子血统纯正,也要杀头胎婴儿,以保证血统纯正。更不用说天子,怎能宠幸已结过婚的女子!以上所讲的三件都是要之事,陛下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足以知那些未看见的。我希望能选拔忠良贤能之人代替我,让臣适时退下!”

自从遭到王凤的弹劾,王商被免职,到来遣返定陶王归国,成帝心里一直不,王章的话使他有所醒悟,打算采纳他的主张。成帝对王章说:“假如不是京兆尹直言,我难以了解国家大事。请你为朕找一位忠正贤能之士辅佐政务吧。”于是王章再度秘密上奏书,举荐信都王刘兴的舅、琅太守冯王,说他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又足智多谋。对于冯王的名声,成帝早有耳闻,准备让他代替王凤。王章每次见,成帝都摒退左右。但当时太之子、侍中王音暗中偷听,完全得知王章谈话的内容,并报告了王凤。王凤听到这个消息到十分恐惧。在杜钦建议下,王凤搬出大将军府,回到以居住的侯府,他还上书自责请辞职,用语十分悲伤。太得知,流下眼泪,茶饭不思。由于成帝从小倚靠王凤,将其革职于心不忍,只好让他继续任职。于是王凤仍担任原职。

不久,成帝令尚书弹劾王章,说:“王章知王原为诸侯王的舅,而外调补官,心存怨恨,违制举荐是为了让其攀附诸侯,在朝中任职。又知张美人已入宫侍君主,却无知地借用羌胡杀子清肠的风俗,这不是应说的话。”王章被付给司法官吏处理,廷尉以大逆罪判处,认为:“把皇帝等同羌胡蛮族,希望皇上绝嗣,蒙蔽圣听,暗中为定陶王打算。”王章最终在狱中,妻子儿女流放浦。公卿从此见到王凤的时候都不敢正视。

王恐惧不安,抑郁成疾。病假够三个月,成帝准许他带职养病,他就同妻子返回故乡杜陵养病。御史中丞按照大将军王凤暗示弹劾他说:“冯王被皇上恩准带职养病,却擅自趁持虎符回家,是奉诏不敬之罪。”杜钦上书王凤说:“官职为二千石的官员有病,有例可以对带职养病而就此回家的予以原谅。律例中并没有不许离郡的规定。经传上说:‘不知是否该赏赐的,姑且给予赏赐。’广施恩德勉励有功之人是其目的所在呀。还说:‘不知是否该惩罚的,姑且赦免。’目的在于谨慎用刑,免生差错。现在,无视例和法令,而以不敬的法条治罪,就将‘不知是否该惩罚的,姑且赦免’这条古训违背了。纵然认为二千石的高级官员统辖千里之地,负有军事上的重任,不应私自离开辖郡,打算制定律条作为以的法令,那么冯王的罪过也早于新的条文制定之。赏赐和刑罚,关系国家的信誉,不可随意而为!”王凤不听,最终革除了冯王的职务。

(32 / 65)
细说大汉大全集(出书版)

细说大汉大全集(出书版)

作者:于海娣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